红五月:中央权威媒体《经济日报》连续聚焦长泰机器人

浏览量:2485 作者: 来源:集团党委办公室 时间:2015-05-15 【字号:

随着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工业机器人成为社会聚焦的焦点。近日,中央权威媒体《经济日报》于54日头版头条、55日头版倒头条位置,连续两天刊发报道《工业机器人: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中国机器人应用进入繁荣期》,文章中多次以长泰机器人等国内机器人企业为代表,向读者揭示了未来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走向。

工业机器人: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

 

前不久,一部迪士尼动画片里的健康机器人“大白”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心。虽与圆圆胖胖的大白外形迥异,在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公司的生产车间,打孔、运输、码垛、给烟花装药……长手臂瘦身子的“长沙一号”也是多才多艺,这款发布刚一个多月的工业机器人已赢得来自全球的代理申请。

  尽管价格低、身材小,“长沙一号”却是一款强大的六轴工业机器人。“按照国际通用统计标准,三轴以上就是工业机器人。目前国外工业机器人以六轴为主,而我国工业机器人以三轴、四轴为主,这是因为这类工业机器人已能满足我国量大面广的制造业需求,价格也更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步入产业形成期

  国际上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我国则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其中,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轴机械手,是能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特种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范畴,因为前景广阔,我们将它细分出来。”宋晓刚说。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得更为成熟。”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公司总经理、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杨漾表示。宋晓刚也认为,在中国,服务机器人或许产值更大,但仍处于产业孕育阶段,而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形成阶段,这也是中国机器人最大的特点。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蛋糕巨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部,中国买走其中约5.6万部。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

  国产工业机器人更是这蛋糕上的“奶油花”。近几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总体市场增速达30%,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增速超过60%。“市场是关键因素。”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分析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起步和示范应用并不输于发达国家,但因为此前市场需求不足发展缓慢。在当前的市场需求下,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有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和提升。

  符合中国市场需求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得更为成熟和产业化,是因为它符合中国量大面广的制造业的需求,以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需要提质增效,劳动力成本优势又在减弱,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很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出现招工难问题,市场有着对工业机器人的迫切需求。

  宋晓刚分析说,国外制造业多是汽车、电子类,因此需要更高灵活性的六轴工业机器人。而中国制造业有很多门类,包括建材、轻工、纺织等,这些量大面广的制造业需要三轴、四轴的工业机器人,因为与六轴工业机器人相比,它们价格更低,在可靠性和安全度上也不逊色。

  这并不代表中国工业机器人水平低。事实上,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在推动国产机器人水平的迅速提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表示,目前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本体技术、关键技术跟国外先进技术相比确实有差距,在一些关键零部件,比如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方面还需依靠外资品牌,但相信这个差距在不长的时间就能靠市场拉动赶上去。

  龚晓峰也认为,通过实施“以市场育技术”战略,可以解决国产机器人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方面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集成应用更具优势

  “有着本土优势的国产机器人更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尤其集成应用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一大优势。”宋晓刚说。

  一台不停投篮的机器人在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公司摆放多年,杨漾解释说,这是为了检测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从而提升产品可靠性。正是靠不懈的研发努力,他们拿下了亚洲最大重型精密铸造生产线。“去年长泰签下的机器人大单达2.7亿元。”

  对此,宋晓刚分析说,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优势在于,一是国内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很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跟国外先进企业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二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国制造业工艺、流程和应用需求等更为了解。

  因此,尽管量大面广的中国制造业市场也吸引了国外企业,纷纷对一些实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国内集成商,采取合作、合资、兼并重组等方式。但以长泰、新松等企业为代表,国产机器人能力不断提升,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并且唱响国际舞台。

  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介绍,在国内市场,本土企业已获得了25%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新松公司已在全球排名前三,中国机器人企业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机器人应用进入繁荣期

15年前,广东佛山市的第一台机器人正式上岗,它也是国内第一个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的机器人,职责是在陶瓷卫浴行业喷釉。15年后,在香港展出的仿生机器人哈姆,已能识别和做出多种人类面部表情。

  市场需求是机器人应用的风向标。中国机器人应用在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精密制造领域一直发展迅速,如今在纺织、石化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迅速扩大。传统市场如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也日益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表示。

  机器换人常态化

  制造业云集的佛山已有3500多台机器人小伙伴,包括六大主流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分布在120多家工厂的生产一线车间。

  珠三角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入最多的地区之一,制造业首当其冲开始大面积机器换人。与此同时,珠三角各城市的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纷纷出炉。广东近日宣布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

  机器换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与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新增1000多万劳动力不同的是,未来在总人口不变的前提下,中国每年减少300万至500万劳动力将成为中长期趋势。因此,一些规模较大、劳动力需求较多的产业,用机器人替代人成为必然趋势。

  在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传统劳动力,不仅因为劳动力成本,也在于高端精密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背负着将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使命。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张凌燕分析说。

  中国电科集团第二十一研究所所长施进浩表示,机器换人现象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已经比较突出,通过这几年的机器人热以及地方政府的首台套补贴等产业政策的推动,正在形成制造业领域的常态化。不仅仅是大企业,中小企业采用机器人的生产线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个现象无疑会持续下去。

  产业升级对机器人需求强烈

  在传统的汽车行业,出于提升效率、稳定质量和减轻劳动强度的需要,机器人已经代替人工,成为各个生产车间的标配。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辉告诉记者。

  在产业升级的大潮中,机器人应用正在一些新兴的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大,如工程机械领域,甚至一些过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石化、粮食、建材、化肥、饲料等领域市场需求也迅速发展起来。

  工信部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表示,机器换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必然伴随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但这并不是大面积机器换人的唯一原因。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机器换人非常重要的原因。

  曾辉对此也十分认同。他表示,在新兴的一般行业,特别是在脏累差、危险、枯燥简单重复的一些行业,人工不愿意干,机器人换人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左世全表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兴起是正相关关系。据保守预测,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需求数量和更新数量合计为49.43万台,有望带动3000亿元零部件市场。

  机器人更加智能化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在中国,每万名工厂工人对应约30台机器人。德国的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10倍,日本则是中国的11倍。这给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了刚性需求。据统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2050台,同比增长26.2%

  通过拓展下游应用服务,开拓传统市场接纳新兴生产方式,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也日益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李树翀说。

  曾辉也表示,在新兴的3C(电脑、通讯和消费性电子)行业,由于作业精度高、生产节奏快和劳动强度大,人工干不好,机器换人越来越受欢迎。

  多领域应用要求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更多结合个性化需求和特点,也倒逼国产机器人企业去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工信部国际与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说。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还为机器人产业提出了新的方向。智能制造要求机器人更好地融合和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杨漾表示,以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为目标,突破新型材料、新型感知、智能控制等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将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经济日报记者刘瑾 黄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